一、林地的选择
林地要求宽敞开阔,坡度在5°~30°之间,水源良好,草源茂盛,远离村落,交通便利之处。对于母鸡养殖面积大约控制在40~50只/700m2,对于公鸡养殖面积大约控制在50~100只/700m2。
二、鸡舍建设
鸡舍建设要紧靠放牧场地,大约保持在200 m左右,尽量做到一群鸡建1个鸡舍,1个鸡舍紧靠一片牧场。鸡舍的建筑面积要在200 m2左右,保证贮纳1 500~2 000只鸡的量。在鸡舍内部要构建栖架,育雏舍内要有3 m高的活动板房,母鸡舍内要建产蛋窝或产蛋箱。
三、鸡种的选择
鸡种的选择要以含75%的地方鸡血缘的改良鸡种。在森林中养殖土鸡,一般以公鸡饲养为主,如果想添置母鸡,要将两者分开饲养,切忌公母混养。公鸡养殖期在半年左右,母鸡养殖期在半年以上。
四、饲养管理措施
(1)育雏要把好“五关”。
第1是消毒关,在进雏前1周要将鸡舍内的地面清扫干净,并用熏立净或者是烧碱对雏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。
第2关为饮食关,雏鸡进入鸡舍3 h之后,就开始用开食,投食量为6~8次/d。在2周之后,减少至3次/d,并要保证投食每天都能吃完。
第3,为密度关。在2周龄以内的雏鸡要保证 50~70/m2只鸡的密度,到了3~5周龄的时候,将密度控制在30只,可以根据季节、气候等进行实际的调节。
第4关为保温关,雏鸡进入鸡舍之后,要严格控制鸡舍温度,避免温度忽高忽低。
第5为光照关,在雏鸡3日龄内要保证24 h的光照,这样有利于雏鸡的快速成长,提高成活率。在7日龄内要保证光照18 h/d。1周后可采用自然光照。
(2)做好日常管理的5个环节。
第1,放牧最佳期为4~10月,因为这个时候虫草茂盛,可采食足够的天然饲料。
第2,适时地转入大棚饲养,在雏鸡培育30 d左右的时候,大约也就是体重在0.4 kg左右的开始转入大棚饲养,开始适用于野外放牧,刚开始放牧的时间要短一些,以后逐渐的延长,范围也是由近及远,逐渐的扩大范围,使鸡群适应放养。
第3,合理调食,放养期的补料也是至关重要的,要坚持“早少,晚适量”的原则。也就是说早期其觅食能力有限,所以需要在喂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补料,利于其生长。在其开始慢慢习惯放牧饲养的时候,考虑到鸡肉本身的品质,只要做到适量补充饲料就可以了。
第4,注意搭建一些简易的避阴棚,同时放置饮水器。目的在于在高温、暴风、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,可以帮助鸡群来遮阴、休息、饮水等等,降低意外情况对鸡群所造成的损失。
第5,要严格控制放养的范围,密度不要过大,可用丝网将放养区隔开。在放牧期间,要加强巡视的频率,避免鸡只逃跑出现,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。
(3)注意对鸡群营养配置的均衡,在雏鸡阶段,由于其生长速度比较快,与后期生长联系密切。所以,要适时地填料,供应全价的肉小鸡料。在后期,随着转放牧之后,要开始减少供料次数,由3次逐渐向1次过渡。
(4)注意对鸡群啄癖的预防,可选择在土鸡20~25日龄的时候将其断喙,方法为上喙断去喙尖的1/2,下喙断去喙尖前尖利端,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治啄癖的出现。一旦发现有严重啄癖习惯者,可进行2次断喙修整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定要控制好光照的强度,育雏期第1周鸡舍可以用40~60 Lx的光照强度,其他时间不要超过20 Lx的光照强度